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法院新闻

蔡甸法院做实能动司法“五专” 提升买卖合同纠纷化解质效

来源: 综合审判庭 时间: 2024-05-20 17:17 点击量: 5127

买卖是最基本的市场行为之一,公正裁判买卖合同纠纷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,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今年以来,蔡甸法院找准买卖合同审判指标切入点,不断创新司法工作机制,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,为辖区经济发展贡献司法力量。

专案专办,归口审理。对于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,由专门的审判团队负责,统一受理,快审同判,提升办案质量。通过优化审判流程,握紧程序衔接“交接棒”,念好审限“紧箍咒”,压缩内部应诉、送达、排期等各节点流转时长,统一裁判标准和尺度,实现从各审判环节“小提速”到全流程“大增速”。自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审判团队成立以来,共受理案件147件,调撤率65.98%。

专人专调,诉前化解。设置独立诉前调解团队,由3名特邀调解员专门从事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调处,与法官助理诉前调解“双剑合璧”,充分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委派、司法确认等功能,“前端分流+中端发力”,推动买卖纠纷源头“零成本”化解。今年以来,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涉案标的额399万余元,通过诉前调解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5.9万余元。

专班专送,提速增效。组建专门的送达专班,对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采取集约送达模式,实现电子诉讼全流程覆盖。深化“数字法院”建设,最大限度发挥电子送达和审送分离优势,提高送达效率,缩短办案时长,节约司法资源。今年以来,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集约送达率100%,集约送达“零差错”。

专线专用,智能办理。以平台化、无纸化、智能化为手段,全面推行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从立案、保全、送达、调解、阅卷、开庭等全流程“一网通办”。增设智能庭审记录设备,全面适用“无书记员记录庭审模式”改革,借力数字技术释放审判“生产力”。强化在线诉讼运用、提速财产保全、优化线上庭审,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、高效率、低成本的矛盾纠纷化解方案。1-5月,双方为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5.93天,同比缩短22.53天。

专访专建,源头防范。根据案件特点和数量,定期定点开展企业走访活动,调研司法需求,引导合法合规经营,防范法律风险,通过异常信息共享、经营风险共防、社会信用共治等举措,推进企业风险防范和纠纷共治。因时因地向企业发送司法建议和普法宣传,更好发挥个案“小处方”在买卖合同纠纷诉源治理中的“大作用”。1-5月共开展各类走访、普法等活动20余场次。